今天是:  天气:
       当前位置: 三明市人民政府库区移民网 >> 移民论坛 >> 领导讲话 >> 正文
 
黄正康同志在全市“平安库区”创建工作暨水库移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此文已经被 阅读1643次   发表日期:2011年2月17日

凝心聚力  奋力攻坚

推动全市库区跨越发展

——在全市“平安库区”创建工作暨水库移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黄正康

(2011年2月16日)

 

同志们:

经市政府同意,在这里召开全市“平安库区”创建工作暨水库移民工作会议,主要是为了贯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平安库区”创建工作的意见》、《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平安库区”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总结2010年库区移民工作,表彰先进,安排部署2011年工作。昨天下午,会议表彰了2010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签订了2011年度创建“平安库区”维护稳定责任书。市综治办领导对我市“平安库区”创建等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市政府洪明德副市长作了重要讲话,希望同志们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此前,库区“双十”典型代表作了很好的经验介绍,各县(市、区)交流了过去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联系实际提出了今年工作打算,会后,大家要互相学习、借鉴,以提升库区工作水平。下面,我讲二点意见:

一、2010年全市库区移民工作回顾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二五”规划谋划之年。一年来,全市各级移民管理机构紧紧围绕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这一大局和市委、市政府及省局的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高点定位、谋划全局,清晰思路、明确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周密部署、有序推进,取得了库区经济向好、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新成绩。

(一)抓项目,促增长,库区项目实施有新成效

1.后扶项目实施扎实有效。我市认真抓好各类后扶项目的实施,紧紧抓住质量和进度,全面推进,取得较好成效。省局批准我市2009年度限额、预备、结余资金、小康库区等各类项目共468个,库区资金投资6627.88万元。现已实施完成项目450个,占计划项目数的96.2%;已验收408个,占计划项目数的87.1%;正在实施15个,占计划项目数的3.2%;省局批准我市2010年度各类项目共392个,库区资金投资7489.85万元。现已实施完成项目204个,占计划项目数的52.9%;已验收104个,占计划项目数的26.5%;正在实施181个,占计划项目数的46.2%;未动工项目107个,占计划项目数的27.3%。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市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面貌焕然一新,基本实现“四个有”,即行有大道、饮有净水、民有所乐、村有新貌。

2.小型水库扶助政策实施全面启动。全省小型水库移民扶助政策出台后,我市根据省上要求,对扶助政策实施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了全面评估,结合实际,出台了《三明市小型水库移民扶助基金和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各县(市、区)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征求库区乡镇政府、村两委和移民安置村群众代表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2010-2015年小型水库移民扶助项目库》、《2010年度小型水库移民扶助项目计划和预算》。经审核汇总,2010-2015年全市共列入饮水安全、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环境整治等7大类项目368个,规划投入扶助基金3742.83万元。2010年,全市共申报审批小型水库移民扶助6大类项目75个。经与市财政局共同研究分配方案,2010年度小型水库移民扶助基金986万元已于去年11月底前全部下达。通过项目的逐步实施,力争使全市小型水库移民集中搬迁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3.灾后重建工作紧张有序。泰宁、将乐等6县遭受 “6.18”、“7.7”特大洪涝灾害后,我市各级库区移民机构积极组织力量投入防汛抗灾、灾后恢复工作中,努力把移民的损失降到最低。市局筹措救灾慰问资金,深入库区乡、村,了解灾情,走访慰问重灾移民户,切实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同时,积极协助受灾县向上争取灾情补助。省局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工作,下拨我市灾后项目资金300万元,各有关县抓紧项目编报工作,市局及时进行审查立项,开工建设53个农村饮水、道路、水利等修复项目,帮助受灾移民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恢复重建工作。目前,灾后重建项目已基本完成,使受灾库区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二)抓规划,促转变,库区发展有新目标

省局制定出台“十二五”后扶规划编制工作大纲和实施细则后,市局即召集各县(市、区)移民局局长进行座谈,交流和听取了各县(市、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详细解答了规划编制有关问题,进一步明确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会后,市局组织人员深入各县(市、区)检查指导规划编制工作;各县(市、区)按照省上精神,紧紧围绕移民增收这条主线,突出加快发展、以人为本、提升基础、品牌示范、统筹兼顾、维护稳定,及时组建工作班子,成立规划编制挂包工作组,深入库区乡(镇)、村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移民意愿,主动与当地“十二五”规划相衔接。在市、县、乡、村的共同努力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大中型水库移民2011-2015年规划编报工作。经汇总,全市2011-2015年规划移民直补资金发放对象74913人,规划直补资金发放总额22473.9万元;规划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社会事业、生态建设、生产开发等9大类项目1511个,项目总投资77261.2万元,其中库区资金投资51024.01万元。

(三)抓保障,促民生,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新改善

1.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一年来,全市共组织实施饮水工程项目97个、道路建设项目167个、农田水利项目5个,基本解决了政府组织集中安置村普遍存在的“饮水难”、“行路难”、“农田灌溉难”等难题,让移民喝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摆脱了过去出行“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处境,有效改善了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

2.生产开发持续推进。通过创新扶持机制、体制,帮助有条件的库区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引导和促进广大移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大田县做大做活移民经济发展担保基金协会,在规范运作、优化服务、强化监管的基础上,顺应库区移民发展渔业养殖等生产性资金的迫切需求,向移民经济发展担保基金协会再注入资金100万元,增加贷款额度,发展会员300多人,为200多户移民办理担保贷款近千万元,带动600多人就业,实现移民增收1200万元,有效破解了移民生产发展融资困难问题。大田、泰宁、清流、尤溪县立足于做优做强库区渔业产业,成立了多家渔业公司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实现渔业产值2亿多元、年纯收入数千万,仅大田县渔业年产值就高达亿元以上,年纯收入超2500万元。清流、沙县、泰宁、大田等县陆续启动实施移民创业园建设,现已选定地点、制定方案、委托设计。

3.移民培训持续展开。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和分级负责培训的原则,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活动,帮助移民掌握一至两门的实用生产技术。2010年,全市库区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7期,培训移民5341人次。市局根据移民意愿采取灵活办班方式,把技能培训班放在县里举办,使移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参加培训,有效调动了移民参训的积极性。全年共举办了农用车驾驶、电工等技能培训班9期,受训移民316人,从参训移民反映情况看,效果良好。大田县街面库区移民吴步香经电工班培训后,和妻子一起承揽电工业务,年收入达10余万元。

(四)抓管理,促规范,阳光库区建设有新加强

1.项目稽查整改有力。2010年上半年,省局稽查组对我市12个县(市、区) 2006-2009年度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项稽查,提出了稽查报告。我市高度重视、全力配合开展稽查工作,稽查期间,安排人员全程陪同协调;稽查结束后,及时召开全市局局长会议,针对稽查报告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深化认识促提高、分析原因找差距、分工负责抓整改、举一反三求规范、落实责任保安全的要求,指定业务科室、挂包工作组督促全面抓好整改。各县(市、区)政府和移民部门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内组织有关库区乡镇、村进行整改,在规定的时限内基本完成了整改工作,形成并上报整改报告。通过项目稽查,使大家清醒地看到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认真吸取了教训,进一步提高了对后扶项目实施规范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抓好整改和规范管理的意识。

2.项目管理规范有序。根据有关要求,结合我市近年来后扶政策实施情况,重新修订了《三明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实施管理细则》,进一步规范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扎实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开展项目预审工作,严格审查把关项目实施中,实行“三机制”,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明确责任主体,优选施工队伍,完善项目监理,确保项目实施质量;项目验收时,对项目验收程序、档案资料管理提出具体要求。同时,落实挂包联系县制度,对年度实施项目进行“三实地”查看,即项目上报前、实施中、验收时到实地查看项目有关情况;健全移民群众参与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移民代表参与移民项目实施管理监督工作的具体措施,确保库区资金安全高效运行,确保项目的实施效果和移民利益。

3.资金监管安全有效我市在资金拨付上严格实行“三统一”。即统一拨付渠道、统一账务票据、统一报账程序在具体的报账过程中,严格实行“六不”报账:不符合工程计划、预算的不报账;不符合资金使用范围的不报账;报账手续不全的不报账;违反拨款程序的不报账;票据不规范、不合法的不报账;工程未验收不报账。在资金监管上切实做到“三到位”。即政府监督到位、内部监督到位、外部监督到位,及时发现、逐案分析、定期整改、跟踪落实。通过加强资金监管,进一步规范了后扶资金拨付,进一步保障了移民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五)抓典型,促带动,库区品牌建设有新提升

1.“小康库区百村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一年来,我市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以构建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小康库区为目标,以加快库区经济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增加移民收入、提高移民素质为重点,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小康库区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经综合考评,全市18个小康库区村全部达标,其中,尤溪县西滨镇过溪村和沙县青州镇涌溪村被评为“全省小康库区十佳示范村”;按照“删除一批、保留一批、补充一批”的要求,经库区所在村委会申报、各县(市、区)移民局把关、市局研究,重新筛选确定了14个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移民人数较多、辐射影响较大、班子力量强的小康库区示范村。

2.库区家园清洁行动成果得到巩固。在坚持各项保洁制度的同时,市、县两级移民管理机构充分利用项目实施、竣工验收等节点,对库区家园清洁行动项目村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立即要求整改,防止脏、乱、差现象反弹。我市还注重发挥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引导移民积极参与“库区家园清洁行动”,切实巩固“库区家园清洁行动”成果,年内,我市还实施了14个库区村公厕建设项目,确保库区家园清洁行动村长期保持“水清、路洁、村绿、庭美”的人居环境。尤溪县西滨镇过溪村在村庄主街道设置垃圾桶,配备专人保洁,实现每天专人清扫,一天一清运,在村庄内新植绿化树500多棵,在镇区连接线设置路灯,实现了“村在林中,路在树中,户在绿中,文明新风在心中”的新气象。

3.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突出实施“文化建设工程”,2009年库区移民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开始破题;2010年有较大的进展,全市共申报审批18个文化活动中心项目,超额完成了去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这些项目有的正在组织实施,有的正在抓紧组织招投标。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所在库区村移民群众的文化休闲生活。

4.“双十”典型有新亮点。我市大力挖掘、培育树立移民自主创业模范、库区文明小区,在库区乡镇、村树起标杆,广泛推广,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推动库区社会经济发展。几年来,共推介了30个移民自主创业模范,如沙县青州镇涌溪村张盛春,他创办的沙县盛春纸业有限公司,年创产值2300多万元,解决了100多名移民的就业问题。在塑造的28个库区文明小区中,清流县嵩口镇立新村是其突出代表。该村按照“苗木强村、环境美村、文明兴村、民主治村”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苗木产业,拓宽了移民就业渠道,找到了致富门路,移民收入显著增加,2010年村人均纯收入超8600元。

(六)抓创建,促稳定,平安库区建设有新跨越

1.抓资源整合,促组织保障落实。按照精干管用的要求,在重点移民村(居)聘用了1名以上维稳信息员作为联系库区的桥梁和纽带;挑选那些责任心强、为人公道正派、有一定沟通协调能力的移民群众组建了库区维稳工作队;市、县两级移民管理机构各确定1名移民干部作为库区网络舆情引导员。通过“三支队伍”的建设,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和社会动态,及时捕捉、化解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对维护库区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全市库区现有维稳信息员219人、维稳群众工作队775人、网络舆情引导员13人。市、县两级均已成立了库区人民调解委员会。

2.抓宣传发动,促移民“三率”提高。采取挂条幅、贴标语、发传单、办晚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平安库区”创建目的、意义。市局在泉三高速三明北站口显要位置制作了“创建平安库区,促进跨越发展”的大型户外公益广告;清流县利用墟日开展创建“平安库区”宣传活动,印发明信片2000张,发放宣传材料3000份,发到库区乡、村;尤溪县召开移民代表、库区籍干部座谈会,听乡音、叙乡情,融乡情、促和谐,起到了较好效果;各县(市、区)还选派懂政策、威信高、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进村入户,宣传、解答移民政策问题。通过多渠道广泛宣传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大大提高了移民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

3.抓建章立制,促责任落实到位。按照依法处理信访事项“路线图”的规定,结合工作实际,规范了库区信访事项办理程序。在平时办信接访中,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不断提升库区信访事项办理工作水平;重新制订了《局长接待日制度》,从2010年4月起,每月15日为“局长接待日”,安排一名局领导对来访群众进行接待,做好库区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及时解决来访移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防止初信初访因办理不及时、不到位导致重信重访和矛盾激化;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下访约访接访制度,通过主动约访,与移民面对面沟通,为移民释疑解惑,进一步畅通和拓宽移民信访渠道,及时疏导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10年,全市移民信件、访件数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分别下降了27.3%和74.1%。一年以来,全市库区没有发生在全国、全省、全市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移民群体性事件和进京到省移民非正常集体上访事件。

4.抓矛盾化解,促库区安定稳定。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采取日常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的工作方式,逐村、逐组、逐户进行地毯式排查,及时汇总排查结果,做到工作早安排、情况早知道、问题早解决,努力把工作抓实、情况抓细、矛盾抓小。为切实增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实效,在全市库区开展“基层综治‘ 1+N’联动在库区”活动,“信访积案化解年”和“干部带案下访”活动、库区移民项目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紧紧抓住影响库区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认真分析研究产生根源,找准问题症结,制定有效措施,抓好化解工作,以库区基层的平安和每个移民家庭的小平安,确保三明全库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大平安。2010年12月7日,泰宁县上青乡三地村小型水库移民百余人到县政府上访,以要求补偿建设水库损失为由,对灾后重建安置提出不合理要求。对此,泰宁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三地新村小型水库移民等灾后重建户上访调处问题,抽调上青乡籍干部、县移民局等人员组建专项调处工作小组,经过近半个月的认真细致讲政策、讲道理,并在小型水库扶助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做通了上访人员的思想工作,使三地村小型水库移民群众息诉息访,促进库区和谐稳定。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以坚定必胜的信心,勇于直面困难,高标准确定目标,强力度落实政策,快节奏推进工作,促进了库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广大库区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市库区上下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加快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今天的三明库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移民安居乐业,以一个崭新的姿态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局向受省、市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库区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部门,向全市库区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库区移民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项目实施任务繁重、进展缓慢。客观原因是受三材价格暴涨,工程造价大幅攀升等因素影响,主观原因是抓而不紧、抓而不实、抓而不力;二是项目资金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库区县对项目稽查工作认识不到位、整改不及时、措施不够有力;部分项目前期文件编制不合规;一些项目监理不到位,尤其是现场监理不到位,资料收集不齐全等;个别地方项目资金拨付不规范以及项目公示、公告不及时;三是库区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街面、竹洲等库区移民搬迁安置遗留问题、小型水库扶助政策实施引发的矛盾纠纷等化解难度大,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随时可能出现;四是移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有些工作布置了,没有回音;规划了,没有行动;安排了,没有落实;要求各地上报的材料质量不高,敷衍应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1年全市库区移民工作目标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后期扶持规划启动年,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全市库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我市库区移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七届九次会议和全省“平安库区”创建工作会议及《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深化“平安库区”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以推动库区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以改善库区民生和增加移民收入为重点,以创新机制、完善管理为抓手,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为动力,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工作部署,以奋发有为的朝气、迎难而上的锐气、锲而不舍的毅力、先行先试的魄力,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高点定位,高位开局,全面推进小康库区、和谐库区、阳光库区、生态库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库区的和谐程度和移民的幸福指数。

具体思路是:“实现一个目标,做好两个完善,开展五大建设”。

一个目标:

——全力发展库区经济,努力增加移民收入,着力维护库区和谐稳定。年内,实现移民人均增收800元,做到移民生活有新改善,生活质量、和谐程度、幸福指数有新提高。

两个完善:

——进一步完善政府组织集中安置村村内路网设施。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和旧村改造工程,重点解决“卡脖子路”、“断头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进一步完善政府组织集中安置村基础设施建设。抓住政策机遇,争取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四化”工程建设(即绿化工程、净化工程、亮化工程、门前屋后硬化工程),实现基础升级,形象提升。

五大建设:

——加强移民创业园建设。学习借鉴漳州市华安、南靖县移民创建园建设的经验、做法,因地制宜、科学运作、积极有效地推进本市移民创业园建设。尤溪、清流、沙县、泰宁、大田等具备条件的县可规划建设50-100亩移民工贸创业园。各县(市、区)要依托库区当地优势资源,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有效增加移民收入。

——加强小康库区精品村建设。在“十一五“后扶规划实施的“小康库区百村行动”基础上,对基础设施较完善、移民人数较多、辐射影响较大、班子力量较强的14个库区村重点扶持,加大投入,树立品牌,着力打造经济发展、生活富裕、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库区小康精品村。

——加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丰富移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着力提升移民文化素养和库区文化品位、使文化软实力有效转变成库区发展的硬实力。年内,规划建设10个以上移民文化活动中心。

——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规范化建设。紧紧抓住项目和资金管理两个关键环节,突出规范化建设,将2011年定为“项目管理规范化建设年”,坚持在前期文件、项目招投标、项目监理、资金拨付、项目竣工验收、项目档案管理等方面工作严格程序、规范管理、加强监督,阳光操作,确保项目和资金落到实处,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移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加强“平安库区”建设。深入开展“基层综治‘ 1+N’联动在库区”活动,将“平安库区”创建纳入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体系,使“平安库区”创建与当地平安创建相融合,与政法、综治、信访工作相对接,有效借助综治“1+N”平台,不断提升“平安库区”创建工作的实效和水平,确保全市库区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5%以上、“三不出”覆盖率达95%以上。

围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要着重从以下六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注重优化项目结构,增强库区造血功能

各县(市、区)在规划修编、年度计划编制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三种关系。

要妥善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在交通、饮水等基础设施基本解决的前提下,着眼解决库区可持续发展问题,重点安排生产性开发项目,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着力增强库区造血功能,帮助移民走上富裕道路。

要妥善处理循序渐进和跨越发展的关系。发展库区经济既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与当地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相结合来谋划和推进,又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破解难题,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库区跨越发展。具备条件的沙县、大田、清流、尤溪、泰宁等县要先行先试,加快转变,在移民创业园建设方面走在全市前列。在移民工业创业园建设上,沙县、大田县上半年要开工建设,清流县下半年要动工兴建;在移民商业旅游创业园建设上,尤溪、泰宁县要争取下半年动工建设。移民创业园建设项目,要集中资金,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做大库区经济。其他县(市、区)要立足库区资源和产业优势,以移民农业创业园为龙头,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引导移民集中连片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移民收入。

要妥善处理近期目标与远景规划的关系。要综合考虑当前移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注意处理好全面与重点、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近期目标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的完善,改善库区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远景规划则体现在生产开发性项目的实施,以保障移民收入逐年增加。两者必须统筹兼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移民资金服务于库区发展的功能作用。

在此基础上,要认真做好“十二五”后扶规划的修编工作,为推动规划有效实施夯实基础;要按照市局确定的2011年度具体目标任务,明确移民资金投向、年度项目实施重点,科学合理编制2011年度项目资金计划;要不断优化项目结构,在项目类别上,要合理安排移民创业园、文化活动中心、小康库区示范村扶持项目以及移民村村内路面硬化、村内绿化、路灯安装等项目建设要抓紧编制2011年度项目计划,配合省局做好后期扶持年度计划预审工作,把好项目准入关,进一步提高年度计划编制质量。

(二)注重改善民生民本,推动移民解困增收

通过完善基础促增收。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我市库区跨越发展的“瓶颈”。新的一年,要围绕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这一目标,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库区基础设施建设经验,集中力量,加大投入,推进农田水利、饮水安全、道路交通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组织集中安置村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对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要按照省政府印发的《福建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方案》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库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集中资金投入一批,见效一批,解决库区农村环境突出问题。在改善库区农村环境状况的同时,为移民增加收入或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创造条件,提高库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贡献能力。

通过落实政策促增收。要加强直补资金发放工作,完善管理措施,确保直补资金在规定时间内按季足额兑现给列入直补范围的移民,着力增加移民政策性收入;要加强和当地财政、民政、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工作,确保农村移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通过扶持创业促增收。要整合库区资金与其他相关部门专项资金,着力培植一批以移民为主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帮助开展技能培训,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组织化程度,形成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市场广阔的的移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之成为增加移民经营性收入的有效载体;要多做优化移民创业环境的工作,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出台扶持政策措施,对移民创业给予供地、税费、信贷等方面优惠,着力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要大力扶持移民发展特色产业,各县(市、区)在编制2011年度计划时,要将那些较大规模特色产业的基础设施项目列入计划。

通过深化培训促增收。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移民意愿,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加强就业指导,做好跟踪服务,增强培训实效。年内,全市要完成移民培训5400人次,其中,市局负责组织技能培训400人次,各县(市、区)移民局负责组织实用技术培训5000人次;要积极推荐青年移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库区“两后生”到省局指定院校接受学历教育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

通过开展帮扶促增收。要学习借鉴大田县移民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探讨研究解决当前库区移民发展生产面临的投入不足、融资困难等问题的有效途径要将“温暖在库区,倾情为移民”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多方筹集资金,深入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走访慰问生活困难的移民户,尤其是因灾因病致贫的移民特困户,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物资支持,帮助解决其突出问题。

(三)注重培育库区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抓好小康库区精品村建设。 要将14个列入“小康库区百村行动”的示范村作为重点扶持和培育对象,结合实际,编制科学合理的小康库区村发展规划;要结合“十二五”后扶规划修编,将小康示范村建设项目列入规划范围。在年度计划安排上,要保证小康示范村每年至少有1个以上的扶持项目,重点安排实施硬化、净化、亮化、绿化工程和生产性项目,着力打造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的库区小康库区精品村。

抓好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要继续在移民人数较多的移民村建设文化活动中心。2011年,尤溪、清流、泰宁等3县要安排2个以上移民文化活动中心,沙县、永安、大田、将乐等4县(市)要安排1个以上移民文化活动中心,其他各县(区)符合条件的移民村原则上均应安排实施;要将已建成的移民文化活动中心配套项目“移民书屋”及所在村文体设备添置项目纳入2011年度计划。通过加强移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不断丰富移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着力提升移民文化素养和库区文化品位、使文化软实力有效转变成库区发展的硬实力,促进库区和谐发展。

抓好“双十”典型培育。“海选”是我市选树库区“双十”典型的主要方式。2011年,改进这种“海选”的典型选树方法,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培育工作对确定的库区“双十”典型培育对象,要从后扶项目、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从市场、信息、技术、信贷等方面提供服务,以充分调动移民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大力推介历届库区“双十”典型,在全市库区形成培育典型、挖掘典型、树立典型、学习典型的氛围,放大学习宣传效应,全方位展示移民奋发进取的良好形象,力求变“小盆景”为“大花园”,达到“树立一面旗,带动一大片”的效果。

(四)注重规范项目管理,提升后扶项目实效

突出监督管理。要加强移民资金在线监控工作,建立在线监控日常工作台帐,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全市移民资金运行和预算执行情况。特别要加强单笔资金拨付监控,严禁资金拨付到个人账户,严禁委托拨付,严禁现金支付,杜绝超预算和预算外拨付资金现象的发生;要配合审计、监察、财政等相关部门对移民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检查;要配合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实施情况专项稽察工作,加强对直补资金发放和直补对象核减、项目实施、资金管理等情况的监督检查。

突出项目管理。通过全市库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库区项目实施管理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申报、轻实施,重资金、轻监管”的现象,在省局项目稽查过程中就暴露出项目前期工作文件粗糙、设计深度不够等诸多问题。对此,要突出规范化建设,大力推广尤溪以“三统一”(统一委托设计、统一组织招标、统一合同签订)为主的项目管理办法,坚持在前期文件、年度计划变更、项目招投标、项目监理、资金拨付、项目竣工验收、项目档案管理等方面严格程序,提升质量,确保确保项目规范操作、资金安全运行,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移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突出参与管理。要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库移民代表参与后期扶持项目管理的意见》,加大移民代表参与项目管理力度,组织移民参与项目的筛选、确定、申报、实施、验收等全过程管理,要进一步做好移民项目资金的公示通告工作,切实保障移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着力打造公开公正公平的“阳光库区”。

(五)注重深化平安创建,确保库区和谐稳定

进一步融入当地创建大局。要切实贯彻落实好省两办《关于深化“平安库区”创建工作意见》、市两办《关于深化“平安库区”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贯彻意见,争取以当地党委、政府的名义印发;要通过有效作为,把深化“平安库区”创建工作纳入到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的总体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尽其责的格局。

进一步规范办信接访工作。要严格执行依法处理信访事项“路线图”规定,着力规范库区信访事项办理程序,在规定的受理和办理时限内完成答复工作,努力提升移民信访事项办理工作水平;要畅通信访渠道,公布投诉电话,设立局长网站信箱,落实局长接待日制度和领导干部下访约访接访制度,做到有信必办,有访必接,公开接访,主动下访、约访,依法、及时、就地解决信访问题,提高初信初访办结率和息访息诉率;要提升服务理念,文明、热情接待来访人,认真听取来访人陈述,受理有关文件材料,让移民管理机构成为“移民之家”。

进一步强化排查化解工作。要定期开展移民信访突出问题和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分类确定化解措施,落实工作责任,明确解决期限,确保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要坚持调解优先,充分发挥库区调解组织的作用,做到库区矛盾纠纷发生在哪里,调解工作就跟进到哪里;要深入开展“基层综治‘1+N’联动在库区”活动,使“平安库区”创建与当地平安创建相融合,与政法、综治、信访工作相对接,有效借助综治“1+N”平台,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经济、教育等手段,全力推进多元化解工作,不断提升“平安库区”创建工作的实效和水平,确保全市库区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5%以上、“三不出”覆盖率达95%以上;要继续开展“积案化解”和“带案下访”活动,重点化解一批影响库区稳定的疑难杂症,促进库区社会更加稳定和谐,不断增强移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率。年内,拟召开一次创建“平安库区”工作现场会,推广交流各地典型经验做法。

进一步夯实基层维稳防线。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信息员队伍培训,提高素质;要充分发挥维稳信息员队伍分布广的作用,及时了解掌握库区社会稳定动态,使库区社情民意在一线掌控要充分发挥库区网络舆情引导员作用,通过在线聊天室、博客、微博等途径,加强宣传报道的管控和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防止渲染炒作和产生诱发效应;要充分发挥库区维稳群众工作队的在防汛抗灾、处理群体性事件中的“应急”作用,使应急工作在一线深入,真正做到一般矛盾纠纷不出村、大的矛盾纠纷不出乡镇、重大疑难矛盾纠纷不出县(市、区)

(六)注重强化队伍建设,夯实库区发展根基

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继续开展“六基”建设,加强教育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途径,定期开展移民干部培训、轮训,学习移民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扎实练好内功,增强库区干部队伍素质;要进一步弘扬求真务实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新时期移民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提高移民工作科学发展水平。

加强效能型机关建设。要继续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以高效率、快节奏、马上办的精神,抢抓机遇,赢得主动,加快发展,坚决克服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的不良习性,大力推进工作作风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和工作质量;要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自觉接受移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同时,要将全年的工作目标分解、细化、量化到科(股)室,落实到人头、到月份,通过检查、通报、督查等方式,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努力营造创先争优的氛围。

加强廉洁型机关建设。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开展财经纪律教育、廉政警示教育,树立“移民资金是高压线,碰不得”的思想理念,提高库区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坚定性;要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坚持依法行政,阳光施政,廉洁从政,从严治政,严禁非法套取项目资金,严禁挤占、挪用移民资金,严禁私自介绍或指定施工队伍,严禁接受工程队的吃请和礼品、礼金,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同志们,站在新起点,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新的责任和新的追求;迈步新征程,我们对三明库区发展的美好未来充满憧憬、充满期待、充满信心。我相信,只要大家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部署要求,继续发扬勇于面对挑战、善于攻坚克难的良好作风,奋发图强,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够推动全市库区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

 

 上一条:黄正康同志在全市库区系统半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下一条:洪明德副市长在全市“平安库区”创建暨水库移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打印此页 】 【 关闭
 
你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
网站管理

电话:0598—8221780 传真:0598—8297972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列东街1号明宇大厦12层 邮编:365000
版权所有:三明市人民政府库区移民开发局 备案证号: